English

残杀幼狮

1999-01-22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往下朝着塞洛尼拉河的方向,有两头狮子迈步走向一株树皮泛黄的大洋槐树下。走在前头的是母狮,头部低垂、毛色金黄,跟随其后的是成年公狮,那身深棕色的鬃毛足以说明它正当壮年。

狮群的组成包括母狮、未成年的幼狮及一组外来的公狮。它们的领土隶属于母狮,在母女之间代代相传。公狮是以团体的方式加入这个群体,不仅替母狮带来下一代,也保护它们免遭流窜的公狮群骚扰。每隔数年,狮群中的公狮就会来次大换血,改用另一群公狮替代。尽管交配的对象一改再改,母系间的传承却始终不变。

我们研究的每一个狮群,都以其领域的地理特征命名,每头狮子皆拥有各自的识别卡。我打开卡片匣,在马塞丘狮群的六头母狮中寻找,立刻翻出名叫MSL的那张卡片。那是一九八一年在马塞狮群中出生的一头母狮,身上有许多明显的特征。尾随其后的公狮,应该是三头公狮中的一头,不是约翰,就是梅纳或史密斯。

每见到一头狮子,我们就会为它命名。

在自然界的物种中,公兽之间会形成终生不变的连接关系者,只有寥寥数种,而狮子便是其中之一。出生在同一狮群的公狮,自幼便结为一党,终生不分离。它们会协力打入新的狮群,并击退其他的公狮团体,以捍卫既得的江山。公狮群愈大,愈容易击败其他小团体,繁衍下一代的机率也大为提高。六七头公狮便可繁衍出四十只以上的幼狮。

然而,在公狮群中,每一头都是自私自利的,它们会独自霸占一头母狮,直到它丧失生育能力为止。求偶的公狮会一连四五天待在母狮咫尺范围内,每小时与它交配数次。公狮会变得极富攻击性,不断警告它的同伴别太靠近它的伴侣。而它的同伴畏于其强而有力的牙与爪,都不敢轻举妄动。正因这个缘故,一般极少见到公狮群内有激烈的打斗。

狮群就像是个大家庭,母狮之间不是母女、堂表姊妹,就是姨婶甥女至。“姊妹淘”所生的公狮会一起成长,结为一伙。如果这批公狮的数目足以打入一个新狮群,它们就会保持兄弟或堂表兄弟间的伙伴关系。这类公狮群,最多可达九头之众。

但并非所有公狮群都有近亲关系。假如某个母狮群只生下寥寥数头公狮,或所生幼狮大半为雌性,那么就可能发生一头公狮长大之后找不到近亲伙伴的情形。等它被迫离开出生的狮群后,这头公狮势必无力打入另一狮群,而注定要过几年孤独流浪的生活。在这种情形下,落单的公狮便会伙同其他无亲无故的二三头公狮,共同攻占母狮群。这类组合极其普遍,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二狮组合,或半数的三狮组合,皆是无血缘关系的结合。

在沙隆吉地研究狮子的头几年很不顺遂,幼狮甚低的存活率令我们倍受挫折。雨水不足,导致此地大半年见不到迁移性的动物,许多小狮子都饱受饥饿之苦。不过近来狮口增加,却导致社会失序及许多幼狮的死亡。我们每隔数天便到各狮群检查一次,寻找最近刚生产的母狮,它们的乳头附近皮毛会因幼狮的吸吮而留下明显棕斑。但这些哺乳中的母狮往往还没来得及让幼狮加入狮群,那些幼狮就已小命不保了。

用不了多久,我们就发现母狮果真能认出自己的子女。亲生子女要吸奶,它们会很有耐性;别人的孩子要吸奶,它就会咆哮一声、报以老拳,并亮出锐利的牙齿,赶走那些讨厌的小家伙。母狮舔自己小孩的次数,也比其他幼狮多。它那强有力的舌头足以将小狮子提离地面,也可以清理它的毛皮,去除小虱子和小虫。

因此之故,共同抚育并非愚蠢的结果。但话又说回来,母狮的奶有30%也进了其他幼狮的肚中。安从不同角度分析我们的资料,试图找出影响母狮哺育其他幼狮的重要因素。结果她发现,在每一幼狮团内的狮乳分配状况,有一点相当引人注意,那就是哺乳最大方的母狮,往往是没啥好损失的那几只。

只要母狮不大注意身边的动静,幼狮通常会趁机到其他母狮处吮乳。反正母亲整晚在外打猎,现在既要睡觉,也要哺乳。母狮愿将自己的子女与近亲的子女放在一起养育,显示它并不觉得自己吃亏,因为它的奶总是吃到近亲的肚子里。对狮子而言,家庭式的幼狮团,是非常松散的团体。但另一方面,如果对方和它是远亲,母狮的警觉性便会大为提高,而且通常只肯哺育自己的子女。

当母亲只生一或二胎时,它就会比生下三四胎的母狮有较多剩余的奶量。由于母狮不管生几胎皆有相同的奶量,因此生得少的就会多剩一点。母狮有四个乳头,只生一胎的总是大受欢迎,吃饭时间一到,身旁便围满了小朋友。

到底为了什么,母狮愿意喂养别人的小孩?为什么要让自己变成别人倚赖的对象?就算慷慨献乳是因为自己生得少,或为了近亲,但母狮仍然可以在狮群之外独自哺育幼狮,将乳量全留给亲生子,其他猫科动物莫不如此。组成幼狮团对母狮有何好处?难道在幼狮团里可为幼狮争取到更多食物吗?如果母狮能更有效率地捕捉猎物,取得更多食物,也许它们就可以做到公私不分,平均分配自己的乳量。

共同抚育的确带来一项益处,道理是母狮团体愈大,保护幼狮的力量也愈强。幼狮的危机并非来自其他动物,而是来自其他狮子。攻击的动机是“性”,而终极目标则是母狮。

母狮必须竭尽力量保护膝下的一窝小狮,它大约会在幼狮六个月大时就为它们断奶,但要一直等到它们有能力猎食和自我防卫时,才会再怀下一胎。不过幼狮若不能活过两岁,母狮会立刻开始交配,不会浪费时间在哀悼中。它必须重新开始,再养一窝小狮子。如果幼狮能够安然活下去,它们就成了母狮的避孕装置。

虽然母狮要花将近两年的时间抚育幼狮,但公狮总是蠢蠢欲动,它们可等不及了。公狮群为了争夺母狮群,彼此竞争相当激烈,但这种竞争并不会因为某公狮群得逞而告结束,其他的公狮仍会无所不用其极地找机会接近母狮。因此当家的公狮必须随时随地为自己的交配权而奋战。届生育之龄后的公狮,终其一生都在咆哮与追逐陌生者之中度过。

所有当家的公狮群,最后都会被年轻力壮的一代打败,没有人可以永远高高在上。但被驱逐的公狮群所生的子女,对刚获当家权的公狮而言只是个障碍,新来者也想赶在自己被击败前尽速孕育下一代。它们想要与母狮立即进行交配,然而有幼狮在身边的母狮却无法受孕。为了生自己的亲骨肉,公狮群只好将先前已有的幼狮全部咬死。

咬死四个月以下的幼狮后,母狮再过八个月便可再度生育。但八个月对公狮而言时间太长,在它全部的成年岁月中,可以在母狮群中当家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年。它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当继父上。

狮子残杀幼儿的事件,我们只见过十余次,但每有新的公狮群接管母狮群,小狮子一律会失去踪影。我们知道有上百只的幼狮都是这么死掉的,这是一种正常的过程。

一九八七年,摄影家马休(Richard Matthews)与普蒂(Samantha Purdy)开始为我们拍摄电视纪录片。在影片筹制阶段,他们问我什么该列为拍片的第一优先主题。我不加思索立刻答道:残杀幼狮。也许杀害幼狮的画面不适合在电视上播出,但它却是了解狮子生活最神秘层面的关键。

但我们也事先警告他们,杀害幼狮可能只在短短一秒钟内便完成了,而且通常会发生在夜间,很难直接观察到,我们多半只能从幼狮的失踪来推断此事。即使马休与普蒂想尽办法要亲睹这一幕,但拍摄的机率仍然微乎其微,他们只会白白浪费几个月的精力罢了。

但他们还是决定放手一试,我们建议他们将焦点放在吉本布(Kibumbu)和波玛狮群,因为这两个狮群的当家公狮不久前皆失去踪影,每一狮群内部只有一头母狮带着几只嬴弱的幼狮。我们敢肯定,不久之后就会有流浪的公狮进驻,按管这批弃妇。于是马休与普蒂每天天未亮便赶着出门,到两个狮群的巢穴查看状况。

过了几周,九只公狮进入吉本布狮群,并与数只母狮开始交配。带着幼狮的那头母狮自此很少现身,退出整个团体,并和公狮保持一段安全距离。某天下午,马休与普蒂抵达时正好发现有只公狮坐在那里,距离那头母狮与两只幼狮仅二十五码。

只要公狮一动,母狮立刻发出凶恶的咆哮,它叉着腿站在小狮子前,想将他们藏在高高的草丛中,岂知公狮不慢不怒,静静待在那里,直到天色变暗。

夜深之后,公狮终于站起身来,直冲向母狮及幼狮。母狮不得不起身逃跑,因为它的体型还不及公狮的三分之二。公狮将头探进母狮刚才所在位置旁的草丛,拖出一头皮开肉绽的幼狮,接着又拖出另一头。两天之后,母狮进入发情期,与杀子仇人进行交配。

马休与普蒂为眼前的杀戮场面大感震撼,但因视线不良、光线不足,影片根本无法拍摄,两人为此懊恼不已。他们只好将目光转移到波玛狮群的那头母狮身上,这是它们的第二个机会,也可能是最后一个机会。

连续观察了三周,什么事也没发生。幼狮长得很好,母狮也食物充足,当地不见任何公狮的行迹。我们不禁在想,是否该改换拍摄方向。

终于有一天,当马休与普蒂抵达波玛丘时,正巧看到母狮被一群入侵的狮子缓缓逼退,站在三只参与入侵的母狮身后,赫然是史密斯、约翰与梅纳。母狮在面对入侵的那三只母狮时,还不大情愿让步,但等它一眼见到史密斯,便飞也似地逃了开去,将三只幼狮抛在原地。三只母狮静静走到幼狮身旁,看了它们一会,便去追赶幼狮的母亲,想解决彼此的领域纠纷。当幼狮见到史密斯,不由得惊慌了好一阵子,最后匍匐在地,不敢动弹。

史密斯走进距幼狮四十码的距离内,停止、坐下,看着母狮群愈跑愈远。大约过了半小时,风向突然改变,史密斯嗅到幼狮的气味,便开始窥伺他们,半步半步地缓缓靠过去。然后大吼一声,直朝着小狮子扑过去。小狮子四下逃逸,却徒劳无功,史密斯咬住第一头幼狮的肚子,使劲地咬,并且用力地摇。再捉住第二只幼狮的头,一口将它咬碎。第三只幼狮努力逃了数码远,但史密斯立刻发现它,同样结束它的性命。三只幼狮横尸当场,史密斯先咬起一只幼狮,走到附近一棵洋槐树下,然后将三只小狮全吃下肚,仅留下头部。

对于马休与普蒂的成功,我们极为兴奋,也极为排斥。当女演员华格纳(Lindsay Wagner)担任影片旁白,为这幕弑婴情节做解说时,她的声音都嘶哑了。她并不是在演戏。小狮子实在非常可爱,看到身形庞大的公狮扑过去咬碎它,没有一个人能不动容。

摘自《走进非洲》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

(美)葛雷克·派克 著陈秀娟 译定价:23.00元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